|
 |

纺织机械发展新动态
国外厂商重点展示了服装CAD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从织物/款式设计到样板设计、放码和排料,再到绘图机输出和网络管理等,向服装企业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解决方案。国外厂商在软件技术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在最新服装CAD系统软件框架中融入了INTER-NET互联网和局域网技术,为满足服装企业跨地区运营的需求奠定了基矗将全部工艺设计数据以统一的形式存储在工程数据库中,如西班牙艾维INVESMARKNT系统采用了SQL关系数据技术,把样板数据、放码数据和排料数据以统一的格式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服装CAD系统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连接,实现工艺设计数据的共享和工艺设计的互动式操作。
从服装缝制等机械方面来看,电脑绣花机市场前景较好,特别是多头多针的绣花机。日本TMEN-G1220型绣花机,其系统采用全新的DG/ML打版系统软件,控制面板有实施监控能力,机器噪音小,刺绣质量上乘。国产经纬纺机厂JWDX多头多针系列绣花机采用大豪及富怡打版系统软件,机器结构采用多针机架固定,台面加固槽钢等方面更趋合理,使台面保持水平,机针垂直台面等方面优于其他机型。
德国产电脑程控上袖机在目前国内外上袖机机型中处于领先地位。
国内经纬纺机集团在单头多针或双头多针锈花机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又推出多头20头、12头电脑绣花机。
北京北方天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模糊实验中心联合,改进了绣花机的电机控制技术,使绣花线迹更正确与清晰。
化纤机械需精制成套
化纤机械新的品种不多,但制造技术精益求精。国外和国内化纤机械厂商都以其产品反映出,化纤机械必须紧密与使用工艺相结合,机械设备要满足工艺的需要,进行工艺成线和工程成套,可能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国产化纤设备制造虽有长足的进步,已能够部分满足我国化纤行业的需要,但在加工质量、技术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聚合设备的容量和生产能力不断增大。熔融纺成纤高聚物的形式多样。外国PET聚合设备其生产能力可达90~360吨/天,当采用带预反应段和特制圆盘式搅拌的卧式反应器时,其生产能力可达240~900吨/天,所得产物的常规特性粘度IVN0.60~0.66。
PET-POY、PET-FDY高速纺丝机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纺丝机的产能,主要方法是提高纺丝速度,增大纤度和增多纺丝头数。国外产品通过化学和物理改性、采用超高速柔性纺丝新技术和HOY新技术提高纺速和产能。国内近年来POY纺丝纤度从83~165dtex提高到110~440dtex。中国纺科院机械厂、上海二纺机等开发了高纤度POY机。 江苏宏源纺机公司和经纬纺机公司的FK系列弹力丝假捻机,在FK6的基础上有新的改进,出丝速度达1000-1200m/min。日本及国内的中科院机械厂、大连华纶化纤工程公司的长丝高速卷绕头,切换机构、横动结构、围头结构以及线头卷绕保护器等结构灵活多变,丝饼数量因需而变,有6、8、10、12的,卷绕速度都在6000m/min左右。
化纤机械配套的计量泵、喷丝头、喷丝板和过滤器都有不少新产品。
各种类型的卷绕头,其创新方向为增加卷装丝饼的锭轴长度,增加卷装量,提高卷绕速度以及改善相应的控制手段,期望实现高成功率的自动切换和提高高速运行的可靠性。
随着熔法纺丝机生产能力的持续增大,一种新的骤冷方式--"由内向外的环吹",由德国公司推出。
纺织器材产品更新快
参展的纺织器材产品基本上代表了当前国内外先进水平,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较多,新型器材明显多于传统器材。
瑞士生产的金属针布的耐磨性能明显高于国产针布,是高产梳棉机的理想配套产品;盖板针布有5种结构形式,其中M-TOP型更能承受强大压力。
上海远东钢丝针布厂生产的QR型弯脚起毛针布,起毛力强,弹性好,耐磨。无锡纺织器材厂的盖板针布质量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以胶辊胶圈为主的纺织橡胶器材在工艺制作质量上有所提高,国内厂家已成功解决了丁晴胶圈伸长率大和运转中出现的夹圈现象,国产胶辊的使用寿命也大大提高,有的已接近美国和瑞士的同类产品。 意大利产空气捻接器品种规格多,稳定性好,振荡片寿命达100万次,剪片寿命可达2年。国产空气捻接器近年来质量水平有很大提高,品种不断增加,气旋式退捻解决了振荡片寿命短的缺陷,但对空捻器的稳定性及易损件寿命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目前国产钢筘质量已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陕西纺织器材厂引进国外专用生产线,进口筘片用不锈钢材料,开发的多喷嘴异形筘及双层喷气筘等产品,已可替代进口。常州钢筘厂生的DLC-特别耐磨的筘齿,其磨擦系数只有0.12,耐磨度提高8倍以上。
河南第一纺织器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纺织器材厂和山东济宁纺织器材厂生产的尼龙梭和木梭代表着目前国内梭类器材发展的水平。尼龙梭具有耐磨、耐高温、抗静电、强度高和韧性好的特点,其使用寿命是木梭的2~3倍,成本仅为木梭的1.5倍。
发展趋势多学科竞争
根据CITME2000展品以及技术交流得到的信息分析,未来纺织机械发展的趋势仍将是高新技术的竞争。
技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多学科、多门类的相互渗透,相互移植,相互采用,声、光、气、液、机、电、仪等技术集于一体,促使纺织机械产品技术水平迅速提高。高科技含量的增加,使纺织机械领域出现了新的前沿技术,并将逐步向纵深发展。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在深入普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器、IPC工业控制计算机、分布传动、在线检测和PCS控制系统等的采用,将促使纺织机械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方面发展,谋求高速度、大卷装、高效率、少用工,求得高效益。纺织机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降低产品成本是发展的趋势。实施绿色环保型技术,减少水、气、汽污染,减少噪音污染,也是产品开发的新趋势。
由纺织品开发形成的新领域,纺织机械也必须开发新产品与之相匹配。随着化纤新产品的开发和天然纤维的充分合理使用,对适应新型纤维、纱、线和织物生产加工的设备提出了新要求,为扩大生产使用范围,增加各种纤维加工的附加值,纺织机械需要研究开发新的领域,适应市场需求。
提高纺织机械产品的可靠性。纺织机械的制造加工要精益求精,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讲究外观造型美化,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增加技术含量。
测试仪器可满足内需
我国纺织测试仪器在技术进步、技术开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方面进步明显,有些仪器已初步形成系列化和多品种的格局,基本上能满足纺织工业对纺织材料的测试要求。
国外常规纺织电子测试仪器已无明显的技术优势,正呈现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的趋势。国内常规纺织测试仪器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YG061F电子单纱强力仪采用计算机控制,结构简单,所有机械触点全部无触点化,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极大地降低了故障率。
长岭集团有限公司的YG062全自动单强仪、YG135G条干均匀度仪、莱州市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的YG065H型电子多功能强力仪、长风有限责任公司YG133B/M型条干仪的纱条牵引系统,均采用交流伺服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具有起动速度响应快、稳定、可靠、频率响应好、噪声孝调速范围宽等优点。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国产纺织仪器中已相当普遍,特别是软件功能的开发大大简化了仪器机械及电气结构,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功能。这一点在强力仪的开发中尤为明显。大型强力仪中,PC机应用较多,小型强力仪中,大都由单片机控制,数字化应用已占主导地位。数据采集、计算、统计、打印全由计算机进行。各种强力仪大都有实时拉伸曲线、直方图、数据存储功能。长岭厂、长风厂的电容式条干仪都已采取由测试头和计算机两大部分组成的模式,性能已接近乌斯特公司的最新产品UT-4型机。
中国纺织科学院研制开发的CU-1纤维细度分析仪、常州中普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XJ118型两次压缩法棉纤维细度/成熟度仪都填补了国内空白。
尽管拖拉机市场在低谷徘徊,行业内各厂家在苦苦支撑,但一些企业也在不断采取措施,希望提高综合竞争力,迅速摆脱困境。其主要表现:一是合资。2000年8月8日,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与天津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约翰·迪尔天拖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大型拖拉机生产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的首例合资项目完成。此外,纽荷兰公司与上海拖拉机制造公司,芬兰维美德公司与石家庄天同集团也在频频接触洽谈。二是改制。2000年初,富锦拖拉机厂改制为凯马富拖有限公司,至此,潍拖、山拖和富拖都成为华源公司的子公司;之后,沈阳金牛机械总厂也改制加入华源公司。其他如开封机械厂、沈阳拖拉机厂和江西拖拉机厂等企业也纷纷改制;新疆十月拖拉机厂被民营企业收购;石家庄天同集团准备与拖拉机有关部门组建股份公司;兰州拖拉机厂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拟与多家单位合作。除此之外,各家企业还在人才培养、新产品开发、质量认证和完善服务等方面加强力量,力争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
|